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课程教学 > 正文

文科 赛课新闻

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量:

素养导向,AI赋能,构建高效课堂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

青年教师课堂大赛文科组决赛顺利结束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落实新课标理念,增强教学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师专业水平,4月2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文科组决赛在学校录播教室举行。本次文科组决赛选手有语文组王亚琳老师、地理组王艺霖老师、政治组杨岚老师、英语组李晓涵老师和历史组马李芮老师。本次比赛的评委分别是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副校长、云南省骨干教师、昆明市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高级教师王辉昆明市第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李黎云师大附中呈贡学校英语高级教师张黎明

王亚琳老师重构教学场景,将语文课堂变成“水浒探案现场”,以探查沧州疑案为切入口,引领同学们独立完成文本解构,动态追踪人物弧光,明确小说主旨。同学们在角色扮演中抽丝剥茧,识破"天灾"表象下的权力倾轧,深挖林冲从"隐忍退让"到"手刃仇敌"的性格巨变。这堂融通书卷墨香与断案锋芒的思辨课,让"逼上梁山"四字在刀光剑影中淬出新的锋芒。

王艺霖老师以“鲜花饼的制作”,设疑激趣引入课程。从生活话题入手,结合地方乡土产业,以讲练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先学习什么是工业,再通过情景设置“假如你是某工厂的老板,你会选在在什么地方布局工厂?”,帮助学生掌握工业区位因素;接着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析“五种指向型工业的布局原则”;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层层深入的剖析“鲜花饼生产工厂选址”案例,进而能够自己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某一工业进行区位布局选择。通过不同类型的地域案例的选择,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通过自主探究研学,锻炼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感受人类产业活动与环境的关系,进而树立人地协调观。

马李芮老师依托苏联无产阶级政治家为实现“让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伟大理想的逐梦之路为情境,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阶段串联起来。通过剖析苏联不同阶段政策实行的必然性和调整的现实性,帮助学生理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唯物史观。在教学过程中,AI技术深度赋能,充分肯定了AI技术对资源的整合。同时,也指出了AI目前在专业学习中存在的局限。借助丰富多元的史料和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得失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借鉴意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

杨岚本节课以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主题,以走进美丽云南 以云南西双版纳自治州发展为分析切口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的云南少数民族—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案例,以议题一:品民族特色调动课堂积极性,谈谈学生身边的少数民族文化,进而概括我国民族格局。第二环节通过“时空问答”看变化 寻制度密码,掌握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什么”,第三环节激发学生的制度认同,通过活动——“话”发展成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将理论讲解与现实分析相结合,系统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史逻辑、制度优势与实践成效。

李晓菡老师以”Can  AI be a poet"这一兼具思辨性和技术前瞻性的命题为教学切入点,通过“问题驱动-要素解构-情景激发-智能共创-价值思辨”的五维教学路径,开展了一场富有深度的英语诗歌创作探索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韵律结构(rhyme)到意象构建(imagery),从隐喻机制(metaphor)到情感表达(emotional resonance),帮助学生搭建创作诗歌的认知框架,围绕“研学路上的美景”,通过AI生成的词汇云激活学生的词库,将具身体验转化为诗意表达的能力,在呈现环节通过人机协作,优化了学生作品的诗句流畅度。最后通过整堂课融入的AI元素,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工智能虽然能模仿诗歌的形式,却难以复现人类的多元情感。


根据三位评委评议,本次大赛,王艺霖老师、李晓菡老师获文科组一等奖,马李芮老师、王亚琳老师、杨岚老师获二等奖。

4月15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副校长王辉作为文科组评委,对本次课赛文科组进行点评。王辉副校长表示,参赛选手对新课标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课程构思新颖,教学思路清晰,表达准确,环节齐全;教学观念新颖,设计构思精巧,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其中;教学过程安排合理,循序渐进,由简到难,便于学生理解。同时,王副校长也对参赛教师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本次活动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研究教学、展示自我的平台,是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为促进我校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相信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的教育事业将谱写出更绚丽的篇章!


上一条:理科 赛课新闻

下一条: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