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导向,AI赋能,构建高效课堂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
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理科组决赛顺利结束
4月3日下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理科组决赛在学校录播教室举行。本次理科组决赛选手分别为物理组段旭老师、生物组李萌老师、综合组王鹏老师、化学组李刚老师、数学组岳纯老师。本次比赛的评委分别是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长助理、云南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董振邦;昆明第十四中学云南省教学名师、正高级教师赵敏;云师大实验中学春城教学名师、高级教师冷天存。

段旭老师以登月工程计划书为抓手,引起学生兴趣。以嫦娥六号的探月壮举作为切入点。通过介绍它从发射升空到采样返回各阶段的飞行路线,帮助学生理解火箭发射、轨道变换、背后的动力学原理。利用圆周运动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天体物理研究中的物理模型,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探索热情,提升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认识宇宙的能力 。

在《重组DNA技术的工具》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这抽象内容,李萌老师以糖尿病为切入点开启课程。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全球有众多患者依赖胰岛素来维持血糖水平 ,重组人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主要生产来源,这便自然地引入了重组DNA技术。
学生亲自操作模拟重组DNA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准备彩色纸带模拟DNA分子,用剪刀代表限制酶进行“切割”,用胶带象征DNA连接酶进行“拼接” 。
通过这样以实际疾病为切入点,再到亲身体验模拟操作的教学方式,不仅让学生深刻理解重组DNA技术在医学领域的重要应用,还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物技术领域的探索兴趣。

李刚老师以提升工厂效益作为情境,通过让学生在课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身临其境去地感受化学反应速率对生产生活带来的方方面面的影响。李刚老师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去更好地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去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高效地将学生、教师、课堂融为一体。

王鹏老师以“独唱与合唱的艺术”为主题,带领学生领略中西声乐经典。
王鹏老师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切入,带领学生感受豪迈诗词与民族旋律的融合;随后对比赏析俄罗斯花腔女高音《夜莺》,体验华丽灵动的异域风情。王老师通过互动演示,生动讲解男女六个声部的音色特点,并引导学生分声部模唱德国清唱剧《命运女神》,理解合唱的层次之美。
课堂尾声,王老师巧妙联系校五四合唱比赛,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这节“声”入人心的音乐课,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艺术视野,更点燃了他们对声乐艺术的热情!

岳纯老师从生活实例出发,采用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借助抛硬币、射击、高尔顿板等n重伯努利试验,帮助学生逐步构建二项分布模型,最后将所学应用于生活,体现数学的应用性。课堂上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体会数学的理性与严谨,提升数学抽象、逻辑推理与数学运算的素养。


根据三位评委评议,本次大赛,李刚老师、李萌老师获理科组一等奖,段旭老师、岳纯老师获、王鹏老师获二等奖。

4月15日,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校长助理董振邦对本次课赛做点评。董老师认为,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青年教师们通过课赛的磨炼,教学能力能够快速成长;每位年轻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与备课力都很强,所有参赛教师都能熟悉灵活运用“导、学、议、展、评+练”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同时,董老师也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希望青年教师要珍惜青年时光,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虚心请教,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成长为一名合格的成熟型的教师,为广大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本次活动既为我校青年教师搭建了一个研究教学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也对提高我校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我校教学质量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我校全体教师将更进一步强化教学研究的实效,以素养导向,以AI赋能,深耕课堂,不断实现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达到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