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帮扶聚合力,多校同研筑新篇
昆理工附高携手县域中学共启语文备考新征程
为深化新高考背景下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于2025年4月23日举办“语文三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会暨教育帮扶交流活动”。本次活动特邀对口帮扶学校——红河县一中、嵩明县一中及华坪县一中各5名语文教师共同参与,通过示范课交流、专题讲座等方式,共商高效备考之道。
聚焦课堂展示,共研复习策略
本次研讨会以“回归文本,教考融通”为核心主题,设置多节展示课及专题讲座。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红河县一中与嵩明县一中教师分别于4月23日上午带来三节诗歌鉴赏复习课展示。
红河县一中王梦秋老师以"读懂诗中理趣,解码高考诗心"为主题展开高考哲理诗鉴赏教学。课程系统阐述哲理诗的核心特点与鉴赏方法,针对高考命题规律,创新总结"抓关键信息、析手法逻辑、联生活实际、悟哲理内核"四步解题策略,帮助学生构建清晰的答题路径。通过对高考真题拆解,示范从表层诗意到深层哲思的破题技巧,以科学方法破解哲理诗"读不懂、答不准"的备考难点,为诗歌鉴赏方法教学与高考应试指导提供有效范式。

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孙飞老师以“返本固基,通便悟道”为教学主线,课程聚焦“如何读懂古诗”核心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梳理诗歌鉴赏要素,系统构建知识网络图谱。教学中从“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三个维度切入,融入高考真题剖析模块,通过随堂实战训练强化“解读——分析——作答”的解题能力。课堂以系统性知识框架与科学化训练方法,破解诗歌鉴赏中“理解偏差、答题失焦”的难点,为高考备考提供高效指导。


嵩明县一中张金伟老师以“诗论互参,借评解诗”为主题开展课堂教学,助力高考备考。课程详细解析高考诗评题命题特点及评分标准,明确解题逻辑。教学中通过真题示范如何抓取题干关键词、理解评价语深层内涵、关联诗人情感逻辑,并规范组织答案要点。课堂设置针对性训练环节,引导学生现场完成诗评短答,通过即时讲评强化实战能力,有效解决了“读不懂评语、答不准要点”的典型问题,为诗歌鉴赏备考提供了清晰路径。

宋京艳老师在评课中指出,三节展示课精准把握高考改革方向,以教考融合为抓手,呈现了不同维度的教学创新。三位教师均展现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意识,其课堂既是对高考命题规律的深度回应,也是教育帮扶背景下优质资源转化的生动实践,为区域教研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样本。


专家引领方向,共话备考蓝图
5月23日下午,学校特邀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高考备考研究专家宋京艳老师,为参训教师作题为《归本溯源,构建体系,查缺补漏,熟化提升——以诗歌、写作为例谈考前冲刺备考策略》的专题讲座,旨在通过专家引领促进教学提质,为冲刺阶段备考注入专业动能。


宋京艳老师立足新高考改革方向,结合三十余年教研积淀,系统阐释了“素养导向、靶向突破”的备考理念。关于诗歌鉴赏,她强调回归文本、回归教材,查缺补漏完整学生鉴赏体系;针对作文教学,她创新引领议论文立意升华、素材积累、结构优化的冲刺教学方案。讲座中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又融入大量可迁移的教学实操手段,为参训教师提供了清晰的备考路线图。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浓厚,参会教师全程专注聆听,积极互动研讨。讲座结束后,全体教师在教学楼前合影留念,定格这一凝聚教育智慧、共谋质量提升的重要时刻。
教育帮扶聚智 协作提质增效

此次专题研讨会通过多维度推进教育帮扶与教考融合创新。通过课堂展示、专家引领、互动研讨等形式,为一线教师搭建了深度交流平台,助力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备考提质增效。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通过跨校结对形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下沉,未来,昆明理工大学附属高级中学将继续发挥示范作用,推动区域教育协同发展,切实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的双向奔赴,为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提供实践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