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科研 > 正文

在历史的回响中,探寻育人之道——昆理工附高历史教研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发布日期:2025-11-21 浏览量:

在历史的回响中,探寻育人之道

——2025-2026学年历史教研组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

10月13日至16日,历史教研组积极行动,开展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此次示范课活动进行课堂展示的是胡耀芳老师、崔德玉、丁辉老师。

10 月 13日,崔德玉老师和高 2026 届 4 班同学带来精彩课堂《月考试卷评析》。本次教学以“以考促学,以学定教”为基本立意。以月考数据为镜,聚焦学生失分痛点,从必备知识、答题方法、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多维度进行全面分析。针对学生考试中出现的学习短板“对症下药”,采取“概念深化+方法建模+变式训练”的闭环教学思路。如:精讲核心概念如“经世致用”,梳理客观题做题基本思路与注意事项;构建材料题“三步答题法”,再通过针对性变式训练促使学生实现从“听懂”到“会做”的能力迁移,并强化书写规范与时间管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应考习惯,实现历史素养与应试能力的双轨并进。

10 月 15日,胡耀芳老师和高2027届1班同学带来精彩课堂《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本课以“汇聚与辐射”为核心线索,结构清晰,通过丰富的文物与史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从经济、制度、文化等多维度理解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设计注重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如设计展览主题、梳理大事记等,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课件内容详实,逻辑严密,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认知。部分环节内容密度较大,学生自主消化时间可能不足;探究问题如“和亲政策变化”等具有一定深度,需教师进一步搭建阶梯,避免学生思维断层。此外,对外交往部分与“世界经济秩序”的关联可更具体,以增强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

10 月 16日,丁辉老师和高2028届3班同学带来精彩课堂《隋唐制度的变化》。本课引导学生构建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的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剖析其内在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历史教研组青年教师学习心得

崔老师的高三试卷讲评课结构清晰,从检查项目到强化建议层层递进,尤其“对症下药”模块针对性极强,围绕材料主旨、概念辨析等核心痛点拆解,让学生能精准定位问题,符合高三备考“抓漏洞、提效率”的需求。

胡老师的这堂课是一节脉络清晰、素养落地的高效历史课,充分体现了高二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课堂伊始,胡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单元导语,迅速确立了本单元的核心主题,为学生构建了宏观的知识框架。整堂课以“向内民族汇聚”与“向外外交辐射”两条线索并行展开,逻辑严谨,将看似庞杂的古代民族与外交史梳理得有条不紊。尤为值得称道的是胡老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高阶思维的引导。她不仅让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基础史实,更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链。这些问题链如同阶梯,引导学生从史实记忆逐步走向深度思考,成功地落实了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这种教学策略,既夯实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又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契合高二学生承上启下、备战高考的学习需求。

丁老师围绕商周至隋唐选官制度演变主线展开,脉络清晰,尤其将科举制置于“制度创新”视角下分析评价,既梳理了史实,又衔接了“制度适配时代需求”的核心逻辑,符合高一学生构建历史时序观的需求。这堂课以“清河崔氏”家族作为线索贯穿全课,折射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变化(九品中正制度到科举制度),将繁杂的历史具体化、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本次骨干教师示范课,历史教研组的老师们课课用心,课课精心。教无止境,学亦有益。老师们不仅会为大家奉上一场异彩纷呈的教育盛宴,更会带来新课标、新理念、新方向,有效架起教师间相互沟通的桥梁,让广大教师感受到携手前进的温暖和凝心聚力的力量,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在前行。

历史教研组骨干教师简介

胡耀芳,高中历史高级教师,历史教研组长。带过多届高三毕业班;区级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参与省区市级课题各一个,2024年云南省说课比赛二等奖;五华区跨学科主题学习典型案例、优秀教育教学案例、高二和高三年级课堂教学竞赛均荣获二等奖;盘龙区和昆明市高三复习课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二等奖,昆明市命题竞赛二等奖;云南省周永珍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参编教辅1本,多篇论文在省级论文竞赛中获奖等。

崔德玉,高中历史一级教师,昆明市帅黎滢名师工作室学员。自参加工作以来获得“四川省优质课展评二等奖”、“攀枝花市高中历史说课展评活动一等奖”、“十佳青年教师”、云南省说课比赛三等奖、“米易县历史学科带头人”等多项荣誉。参加多个省区市级课题。带过多届高中毕业生,均超额完成所在学校高考目标要求。

丁辉,高中历史一级教师,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研究会专家,地市级名师,云南省高中优质课堂比赛第一名获得者。2017年全国“绿色课堂杯”课堂比赛特邀评委。长期致力于军事历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的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学以致用”,塑造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